食蚊鱼图片及生活习性的介绍

编辑:
鹿飞
分类:水族养鱼 浏览: 1604

导语:本文介绍食蚊鱼的品种介绍、生活习性,提供食蚊鱼的照片分享,饲养和繁殖食蚊鱼的注意事项,让广大鱼友能够养好食蚊鱼。

  • 基本信息栏
  • 英文名:Gambusia affinis
  • 易患病:白点病、烂尾症
  • 寿命:5-6年

食蚊鱼品种简介

食蚊鱼的品种简介
食蚊鱼

食蚊鱼主要分布在美国南部和墨西哥北部,现在已经散布在长江以南等各低地水体中。食蚊鱼主要是以小型无脊椎动物以及蚊子为食物,故此命名为食蚊鱼。

中文学名:食蚊鱼

二名法:Gambusia affinis

纲:辐鳍鱼纲 Actinopterygii

科:花科Poeciliidae

种:食蚊鱼 Gambusia affinis

别称:柳条鱼,大肚鱼,山坑鱼等

门:脊索动物门 Chordata

目:形目 Cyprinodontiformes

属:食蚊鱼属Gambusia

分布区域:美国南部和墨西哥北部,长江以南(包括台湾)

食蚊鱼外形特点

食蚊鱼的外形特点
食蚊鱼

食蚊鱼的雌雄鉴别还是比较容易的,雄性食蚊鱼的臀鳍演化成交尾器,并且雄鱼的体型比雌鱼小,颜色也比雌鱼艳丽。食蚊鱼的体型不大,外形也是比较有特色的。

食蚊鱼是形目亚目胎科食蚊鱼属的一种。体长形,略侧扁,长仅15.5~37.5毫米。雄鱼稍细长;雌鱼腹缘圆凸。头宽短,前部平扁。吻短。眼大,眼间隔宽平。口小,上位,口裂横直。齿细小。头和身体均被圆鳞。无侧线。雄鱼臀鳍第三~五鳍条延长,变形为输精器。尾鳍圆形。原产美国东南部、墨西哥及古巴,因对消灭疟蚊及其他蚊子的幼虫有一定作用,而被一些国家移殖。1935年引入中国。为小型淡水鱼类。喜生活于缓静水或流水体的表层。通常雌鱼大于雄鱼。卵胎生。仔鱼产出后即能活泼游泳,其体长约5毫米。仔鱼以轮虫类为食。成鱼因吞食孑孓而成为蚊虫的天敌。亦作观赏鱼,无食用价值。小型鱼类。生活于池塘、稻田或缓流水体的上层。体长最大50mm。卵胎生,仔鱼离母体即可自由游泳。无食用价值,吞食孑孓能力强,可用以灭蚊,原产北美,三十年代引入中国。现分布于南方各水体。

食蚊鱼形似柳条,故又称柳条鱼。它尾柄宽长,体侧扁,长2.5~5厘米,头宽,吻尖,眼大,牙细小,无须。雄性鱼色泽鲜艳。食蚊鱼为暖水性小型鱼类,原产北美洲,1924年由菲律宾引进我国,在杭州西湖放养,后来又引到广东地区放养。因食蚊鱼灭蚊效果显着,所以颇受人们欢迎。

食蚊鱼饲养环境

食蚊鱼的饲养环境
食蚊鱼

食蚊鱼成年体长为2.5-5厘米,所以人工饲养食蚊鱼需要为他们准备合适的水族箱。食蚊鱼属于暖温性底层海鱼,野生环境下,喜欢栖息在水深15-70米的水域。

食蚊鱼在1911年引入我国台湾,1924年进入内地,并在很多省市自然繁殖。对水温、水质无严格要求,适温为1030℃,中性水。食蚊鱼的底质为泥或泥沙海区,白天下沉,夜间上浮,喜欢小股分散活动,不集成大群。食蚊鱼为小区域性洄游鱼类,产卵季节鱼群相对集中。

食蚊鱼喂食要点

食蚊鱼的喂食要点
食蚊鱼

食蚊鱼顾名思义是吃蚊子的鱼,但是近年来食蚊鱼被发现已经危害到一些青的生存。食蚊鱼属于肉食性观赏鱼,野生环境下他们是靠捕食小型鱼类、关足类和十足类为食。

食蚊鱼顾名思义是吃蚊子的鱼,一昼夜能捕食200多只。因为能起到除害防病的作用,所以在许多国家安家落户。因被误认为嗜食孑孓,可防疟疾而被广泛引进到世界各地;1927年从菲律宾引入我国。在香港,有关部门继续野放食蚊鱼作控制疟疾的生物防治工具。事实上已有很多实验证明食蚊鱼并不特别喜欢食孑孓,捕食孑孓的能力也并不比食性相近的当地鱼类强。

读完这篇文章,我们来总结下本文共涉及到了哪些知识点,包括有食蚊鱼的图片、生活习性、养殖食蚊鱼、观赏鱼、热带鱼食蚊鱼的特点等方面的知识,希望这些能够帮您更好地了解文章主题。

声明: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文章侵犯您的权益,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,我们会核实并作出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