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年级数学基础概念总结,可下载打印!
导语:本文主要关注小学数学课堂-三年级数学基础概念汇总!主要是为了提升孩子的数学逻辑思维,提供解题思路,让您的孩子喜欢上数学。
三年级数学下册基础概念汇总
张老师收到来自于广元的用户问题,希望张老师分享一份关于下册基础概念的资料,今天整理好了。
一、位置与方向
1、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。
2、找观测点:在(谁)的什么方向,(谁)就是观测点,要在观测点上画作标,画箭头看方向。
二、平均数
1、平均数×份数=总数
2、总数÷平均数=份数
三、判断商是几位数
1.、判断商是几位数,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百位上的数够除商是三位数,如果被除数百位上的数不够除,商是两位数。
四、年、月、日
1、一、三、五、七、八、十腊,三十一天永不差。 四、六、九冬三十天,只有二月二十八,每逢四年闰一日,一日要在二月加。
2.、平年全年有365天,闰年全年有366天。
3.、七大,四小,一平。
4、两天的时间分开算,24小时是关键。第一天时间直接减,第二天时间再相加。
5、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,一般都是闰年;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,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。如1990年不是闰年,而2000年是闰年。
五、面积
1、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,就是它们的面积。
2、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、平方分米和平方米。
3、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,面积是1平方厘米。
4、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,面积是1平方分米。
5、边长1米的正方形,面积是1平方米。
6、长方形的面积=长×宽。
7、面积:长方形的长=面积÷宽。
8、面积:长方形的宽=面积÷长。
9、长方形的周长=(长+宽)的和×2。
10、长度:长方形的长=周长÷2-宽。
11、长度:长方形的宽=周长÷2-长。
12、正方形的面积=边长×边长。
13、面积:正方形的边长=面积÷边长。
14、正方形的周长=边长×4。
15、长度:正方形的边长=周长÷4.
16、1平方分米=100平方厘米。
17、1平方米=100平方分米。
18、测量土地的面积时,常常要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:公顷、平方千米。
19、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。
20、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。
21、边长的100米的正方形,面积是10000平方米。
22、1公顷=10000平方米。
23、1 平方千米=100公顷。
24、公顷通常测量广场、机场、车站、果园、农田。
25、平方千米通常测量国家面积、海面、湖面、省市面积。
26、面积相同周长不一定相同,周长相同面积不一定相同。
27、余数一定小于除数,除数不一定大于余数。
28、周长与面积单位不相同,所以无法比较大小。
读完这篇文章,我们来总结下本文共涉及到了哪些知识点,包括有三年级数学、小学数学、数学概念、数学定义等方面的知识,希望这些能够帮您更好地了解文章主题。
声明: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文章侵犯您的权益,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,我们会核实并作出处理。